提高質量: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追求

來源:來源:《中國教育報》發布時間:2007-01-04浏覽:209

2006教育亮點

提高質量: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追求

  在經曆世紀之交跨越式的發展後,中國高等教育已經站在了一個嶄新的起點上,并在規模擴大與質量提高之間追求一種新的平衡。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這是溫家寶總理在2006年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向中國高教界發出的新号召,而今已成為中國高教界實實在在的行動。

   不給學生上課,怎麼能叫教授呢?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的總體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為21%,實現了高等教育大衆化的曆史目标。
  在規模快速發展的同時,中國始終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工作重點,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簡稱質量工程)。目前,開展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的表彰獎勵,積極建設國家精品課程,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全面推進高等學校教學工作評估等,在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改革、建立教育教學質量保障機制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前不久,一則新聞引起輿論關注。教育部日前要求,教授在兩年内必須給本科生開一門基礎課。如果教授因科研任務過多而不能授課,将取消教授稱号,轉為研究員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唐安國感歎不已:不給學生上課,怎麼能叫教授呢?”“對科研的鼓勵不能變成對熱心教學者的懲罰。”“學生滿意的教師才是好教師。分析名師不上講台的根源,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認為,其根源在于重科研、輕教學的高校考評體制。幾乎所有評估,都沒有将教師上課質量列入重要考核指标。
  為進一步推動教授上講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教育部啟動了教學名師的評選。今年9月,平均年齡57歲、來自81所高校的100名教師當選第二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務委員陳至立在頒獎大會上強調:要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把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切實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着力建設一支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師德高尚、業務基礎堅實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質量是大學的生命,創新是大學的靈魂。今年7月,教育部部長周濟在上海浦東舉行的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上指出:未來一個時期,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點将進一步集中于質量的保障與提高,把提高質量作為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目标,作為大學創新的主要追求。

  “96%的被評估高校認為評估很有必要。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多年來已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題。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高等教育進入了以提高質量為中心目标的時代。1984年美國成立的美國高質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組就提出美國高等教育的根本問題是教育質量問題,高等學校要全力以赴地提高教育質量。1984年法國通過的《高等教育法》強調,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質量。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将質量問題列為新世紀高等教育三大指導思想之一。
  應當指出,由于最近幾年中國高校擴招,使高等教育質量問題進一步凸顯。擴招後,有的高校為了短期利益,降低了入學要求,忽視了辦學質量。試想,如果這些學校讓不合格的畢業生流入社會,就猶如不合格的産品進入市場,就必定砸自己的牌子。因此,高校和有關職能菠菜都應有強烈的創建、保全自己辦學聲譽、質量牌子的意識,通過自我檢驗、政府檢查、社會評估、市場監督等有效機制的運行,不斷地提升教育質量。
    在教育部提出的鞏固、深化、提高、發展八字方針指引下,2006年,教育菠菜采取一系列舉措明确傳達出狠抓高教質量的信号,教學評估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最近一項問卷調查表明,2003年以來已經接受本科教學評估的171所高校中,96%的被評估高校認為評估很有必要,81%的學校認為評估對教學制度及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促進作用顯著。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鐘秉林對記者說:我曾去江蘇大學參加評估,該校取得的成績令人欽佩。
  相信五年一次的評估制度,必将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使高等教育教學工作更加規範、質量更高、更富活力、更具競争力。

  避免用統一的尺度來衡量高等教育質量

  從精英教育步入大衆化教育階段,應樹立什麼樣的教育質量觀?用什麼标準來衡量?
 
  什麼是質量?醫學專業畢業生能做醫生,師範專業畢業生能做教師,會計專業畢業生會做賬等,就是質量。原上海師範大學校長楊德廣認為,滿足校内外學習者的需求,畢業生滿足社會某一方面的需求就是質量,這就是需求質量觀。
  除了需求質量觀,還要特别重視特色質量觀。楊德廣提出:有特色就是有質量,有特色就能滿足社會及個體的需要,任何學校不可能是全能冠軍,應發揮優勢,辦出特色。此外,對不同類型的學校要有不同的質量标準,不能用一元的質量标準衡量所有學校的質量,不要把自己的學校放在不屬于本校的平台、層次上去看質量。這是楊德廣提出的多元質量觀
  要從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走向、從一個學校在21世紀的發展全局審時度勢、與時俱進地來研究新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問題。中國高教學會會長周遠清認為,經濟全球化使中國高等教育的質量面臨世界範圍的競争,高教體制改革的突破性進展為提高教育質量開創了新的空間,而高校連續幾年擴招後提高教育質量問題更加緊迫。要遵循質量、規模、結構、效益和協調發展的方針,這才是真正的發展觀,健康成熟的質量觀。
  正如在巴黎召開的首屆世界高等教育會議所通過的《21世紀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動宣言》指出的那樣:高等教育的質量是一個多層面的概念。考慮多樣性和避免用一個統一的尺度來衡量高等教育質量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提高質量仍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質量為綱,引領着中國高教走過輝煌的2006,并且将在未來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來源:《中國教育報》

 

Baidu
sogou